在現代工業自動化和精密測量領域,
線性位移傳感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機床控制、自動化裝配、航空航天以及各種高精度測量設備中。然而,實際應用中,如何進一步提高線性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精度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提高線性位移傳感器測量精度的方法。
一.優化物鏡設計
物鏡畸變是影響激光位移傳感器線性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物鏡的主要作用是將射到反射元件上的光聚焦成成像光斑,根據這個光斑的位置變化來測量物體的位移。然而,由于制造工藝和材料的限制,物鏡很難將光地聚焦于一點,這就導致了光斑模糊,增加了測量誤差。
為了減輕或避免物鏡畸變對傳感器精度的影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選用高清晰度Ernostar物鏡:這種物鏡采用特殊的設計,可以在不同位置下保持激光光點的重心位置基本不變,從而極大地減小了線性誤差。
2.優化物鏡設計:通過改進物鏡的幾何形狀和光學性能,減少光斑內重心位置的偏差,從而提高感光元件上成像光點的大小,減少光斑內重心位置的偏差。
二.電氣補償與軟件補償
在控制系統中設置相應的間隙補償電路和螺距補償電路,以達到誤差補償的目的。常用的電路補償方法有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如二極陣列開方器、各種對數、指數、三角函數運算放大器的數字控制分段校正與非線性A/D轉換等。
軟件補償法利用計算機運算功能輔助補償消除測量誤差,包括螺距累積誤差補償、反向間隙誤差補償以及熱變形誤差補償。還可以根據定期測量計算的數據,補償由于磨損等原因引起的精度誤差。軟件補償法靈活性強,補償量可以自由設定,因此在工業自動化測控系統應用最為廣泛。
三.溫度補償技術
傳感器性能通常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為了減小溫漂對傳感器精度的影響,常采取一定的溫度補償技術。常見的有自補償方法、并聯補償方法和反饋式補償方法。
1.自補償技術:利用傳感器自身零部件的溫度特性抵消環境溫度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
2.并聯補償技術:在位移傳感器主測量構件上并聯一個溫度補償電路,使傳感器輸出信號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3.反饋式補償方法:利用負反饋原理保持傳感器特性不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
四.標定方法改進
高精度的標定方法是提升傳感器測量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非接觸電容位移傳感器的線性度標定方法通過搭建一個運動軸、測量軸和傳感軸三軸共線的標定平臺,從測量原理上消除阿貝誤差。此外,還可以采用對稱平行四邊形機構實現微位移調節,基于柔度矩陣法分析調節機構的輸出柔度和行程。
五.查表法與曲線擬合法
針對傳感器的非線性誤差,可以利用查表法和曲線擬合法進行改善。例如,在查表法條件下,光纖位移傳感器的線性度可以從7.86%提高到2.50%。在曲線擬合法條件下,線性度可以從7.86%提高到3.50%。這兩種方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傳感器的線性度。
六.綜合應用多種方法
為了進一步提高線性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可以綜合應用上述多種方法。例如,通過優化物鏡設計和選用高清晰度Ernostar物鏡來減小物鏡畸變;采用電氣補償和軟件補償相結合的方式來消除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同時,結合溫度補償技術和高精度的標定方法,全面提升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和穩定性。